导入数据...
  • 1
  • 2
 
临床医学院

侯键,男,1966年9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对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内容及方法、学科发展有独到见解,从事中医肺胀病、中风病、鼻渊等病的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曾获四川省政府、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市政府等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发表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方面论文30余篇。曾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课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影像专委会副主委,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放射专委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中西医结合影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副总编,担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教材主编、3部教材副主编,任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医学影像学》编委。2011年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

 

 

梁超,男,1962.08.19,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精湛的技术水平,研究方向为脾胃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长于治疗脾胃疾病,尤其在功能性胃肠病上有新的理论和见解。承中医经典、集金元四大家之一东垣老人的学术思想,加之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虚损在脾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虚--“脾阳虚”、损--“劳倦、食积”,制定以温中健脾兼以消导的治则,创以黄芪建中汤、枳实消痞丸为主方并以个体差异加减化裁的系列处方,在复发性口腔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疾病中取得满意疗效,多年来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了疾苦;身为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者导师,因材施教,注意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引导,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中医经典学习在将来临床上实践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熟读经典、背诵经典、理解经典、实践经典,能引导学生在中医思维及西医学思维中各取所长、互相弥补,切实从病家的角度实现中西结合的可能,注重以科研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十名,并承担部分境外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担任各进修医师、骨干培训班、优才班学员的门诊指导老师,获得各级学员的一致好评。随着循证医学的普及及深入,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该同志在基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以全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学,已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论文十几篇,参与编写了《老年消化病》等医学专著,主研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局科研负责人,目前在研四川省干部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及院级课题各一项。

 

 由凤鸣,男,1969年9月生。教授,中医学博士。研究方向:肿瘤病证治法与方药研究。教学情况:从事肿瘤研究生的临床与理论、实验教学工作。积极推动和组织起草了中医肿瘤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大纲和方案,创新开设《中医肿瘤思维原理》、《中医肿瘤治法与方剂》两门课程。培养中医肿瘤方向研究生32人。科研情况: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4项。目前以中医药干预肺癌、胃肠炎癌转化和放疗减毒增效三个病证为主要研究方向。学术情况:发表中医肿瘤病证研究的专业学术论文50篇以上,并组织中医肿瘤临床和方剂学专业人员,编撰《中医肿瘤治法与方剂》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

行业任职: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国家和省级学会重要学术职务。系四川省第十一批级学术和技术后备带头人、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谭漪,女,出生于1963.01.07,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临床教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有丰富的经验,尤以后期临床教学工作见长,在后期教学管理中提倡严格管控,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主持研究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项,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成果一等奖,参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师从四川省名中医张发荣及钟以泽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名,临床工作中每年带教约30人次/年,涉及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及部分进修医师。

 

 

李朝敏, 女 1966年4月出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工作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曾获医院优质服务标兵,承担进修医师、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等各层次学员的带教工作,严格指导他们的工作、学习,言传身教,注重对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临床动手能力。承担进修医师及各类学生的专题讲座。作为第五批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认真指导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作为主研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长期担任科室GCP秘书,参加了多项新药的临床研究。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王东梅,女,1965年5月生,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有较为丰富的门诊及病房工作经验,能熟练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对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长于喉源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及老年肺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从事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进修生及外籍学生的带教工作,从事专科生、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外籍学生的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参与院内职工培训及四川省卫计委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系我校七年制研究生导师。历年来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级一项。曾担任四川省康复专委会养身康复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理事。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一部。

 

 

 魏绍斌,女,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首批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在国内中医妇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力,年门诊量1.5万人次左右。近5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研究项目,以及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奖、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部,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在编学术专著和教材5部。在全国和省内中医妇科学术会议上作学术讲座20余次,得到了同行的好评和认可。

 

   

 谢萍,女,1965年10月出生,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省名老中医专家师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四川省拔尖中医师,担任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中医药干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教学情况: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进修生、基层骨干医生的教学和培训工作。承担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先进,开展“3+X”教学管理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2002年起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迄今培养研究生69名,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多次获“优秀硕士生导师”荣誉称号;2015年至今担任博士生导师。参与留学生教学工作,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及海外留学生的培养作出贡献;培训进修医生及基层骨干上千人次。多次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主编及参编妇科学术专著10余部。

科研情况: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科研课题23项。在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研发院内制剂2项,申请国家专利1项。2003年至今,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2篇。针对专业人员及普通群众分别创立公益中美微网中医妇科内分泌互联网交流平台及健康顾问平台,普及和传播医学专业知识及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曾倩,女,1965年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班人才、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妇科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科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产科与辅助生育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中医药防治不孕症、围试管婴期调治、早期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顽固性痛经等妇科疑难杂病。现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计84名,培养博士研究生共计3名,培养师带徒传承3人,近年参编著作8部,其中作为主编攥写2部;近年参加或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10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51篇,其中SCI 3篇,北大核心期刊30余篇,期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计5项,申报专利发明1项。

 

 

彭卫东,男,1967年,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科副主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抗癌协会妇科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1990年7月毕业后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跟师名中医杨家林教授,负责科室医疗工作,病房带组及解决科室疑难病症及疑难手术。中医理论扎实,善于创新与突破,擅长治疗月经不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慢性盆腔炎及预防复发、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外感、感冒、咳嗽、哮喘等。同时注重中医的保健和调养,以增强体质,减少各种疾病的复发。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卵巢早衰等妇科疑难病症上有独特认识,疗效确切。年门诊量15000余人次。参加学校教学工作,带教研究生10人,并临床带教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本科生授课及临床医师考核培训授课,完成教学课时200多学时。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研)、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主研)以及1项四川省中管局课题(课题负责人)。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2部。

 

 

常克,1959.6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研方向:中医儿科学/紫廄肾脏病专业/中医经典与临床。长期耕作临床,潜心研究难病;传承并创新传统中医经典方药内服与外治治疗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擅长治疗1.过敏性紫癜及各种血尿蛋白尿、肾炎、肾病、遗尿、尿频、水肿;2.顽固性咳嗽,复发性扁桃体炎,咽炎、鼻炎、腺样体肿大;3.儿童急慢性发热;4.长期食欲下降,腹痛、腹泻、便秘;5.体虚易感、多汗、怕冷、磨牙、口臭、失眠;6.多动、抽动、癫痫;7.多种过敏、湿疹、狼疮、风湿等免疫性疾病;8.儿童耳鼻喉疾病;9.儿童皮肤病;10.传授各种养身强身方法,找出你及孩子爱生病的秘密。常克系四川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四川省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首批国优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儿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常委、高教儿科及新药评审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儿科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结合学会、四川省医师协会儿科常委;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及本科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主编,《中医儿科学》“十二、十三五”规划教材副主编,大型中医工具书《实用中医儿科学》副主编。承担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理论及临床教学。本科教龄30年,硕博士生教龄20年。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个人专著6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0项,获省市科研成果奖4项。培养博士硕士生90余名,国家及省级师带徒弟子12人。诠释践行经典,潜行耕作临床。闯出了一条经典传承与临床创新之路。

 

 

田理,女,1963年6月出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耳鼻咽喉科重点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负责人,教育部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首批四川省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学术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书记,担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医眼耳鼻咽喉科杂志》副主编。先后负责各级课题2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撰写发表论文30余篇,撰各类教材和专著7本。积极参与能力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授课对象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等(近5年累计达2600余人次),其中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擅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癌放化疗术后、耳鸣耳聋等疾病。针对变应性鼻炎创造性提出分期论治“发作期重痰饮,缓解期重脾肾”等理论,创建以内治为主、内外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以显著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尊敬。

 

 

彭顺林,男,1965年出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民盟盟员,中共党员,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拔尖中医,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分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药监局新药核查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侨台联主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科研部部长。教学方面: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按照“教授多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的精神,给大学七年制、五年制本科学生上课,其教案查阅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了本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其不断修改和补充进讲义或教案,还将相近或交叉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于教学内容。还积极承担了博士、硕士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专业课。作为课题负责人已经完成了部省级课题20余项,厅局级课题6项。作为课题负责人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学术刊物发表(包括SCI)论文40余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30余次。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部省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4项;参加国家级项目1项。长期坚持临床工作,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变应性鼻炎、耳鸣耳聋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中医诊疗体系。提出了慢性咽炎的病机是“阴虚血瘀,邪毒滞留”;变应性鼻炎是“肺肾气虚、鼻失温摄”的新观点。研制了医院制剂“玄麦利咽合剂”,在临床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在本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许勇,男,1971.02,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及冠脉介入。

在科研上先后承担了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担任主席团成员、评委、点评专家等。担任国家级重点病种(消渴胸痹)学科负责人,已主持完成并制定出消渴胸痹临床路径及消渴胸痹诊疗方案,并主持了院内制剂益心通脉合剂的研发。在教学方面,目前已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了6名独立介入医师,作为西南地区中医心血管界领先单位,成功地主持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复杂PCI术、冠脉内旋磨术、冠脉内FFR测定、冠脉内OCT测定、左心耳封堵术、三维射频消融术等前沿介入技术。并长期带教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规培生等。每周有一至两次的教学查房。

 

 

陈秋,男,出生年月:1969.10,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曾在美国布朗大学Hallett内分泌与糖尿病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全国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及带头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重点病种负责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卫生计生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西部中医内分泌暨糖尿病联盟执行主席,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担任研究生理论教学、实习等工作。目前已承担或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4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 10余篇,著作5部,申请专利5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近10项。

 

 

杨东东,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脑病评价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三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会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28个学术团体成员。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中管局中医优秀培养人才、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中管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拔尖人才。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 3篇。

 

 

李晖,女,1970年出生,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2007年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2014年期间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是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获得者,担任四川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医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专委会委员等。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以病毒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机制研究作为明确的研究方向,有较强的研究、开发才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开辟本学科、专业新的发展方向,知识面较宽,思维活跃,发展潜力较大,并注重培养科研人员,建立了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主持或主研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及其他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3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副主编专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学》,担任《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编委。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并指导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担任省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基础和校级精品课程内科学的主讲教师,长期为硕博士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学生主讲《内科学》、《诊断学》课程;副主编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传染病学》1部,担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西医内科学》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的编委,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罗燕,女,1966年5月出生,主任医师,师承“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陈绍宏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学重点学科”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骨干。长期坚持临床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担任四川省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高等院校教材编辑学会委员.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一直担任中医急诊教研室教学秘书,长期负责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培养本科、研究生共2000余名。作为全科医师培训资深教师,一直致力于急救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先后为社会输送大量急救人才。2006年带领教学团队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了全国高校中医认证工作,2013年至2016年连续带领本科学生参加全国大赛并多次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作为编委,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潜心于应用中医经典理论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危重症的研究工作。先后参研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重大疑难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主研多项省部级及教学研究科研课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

 

 

董艳,女,1961年11月生,主任医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呼吸内科副主任。现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及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及四川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四川省老年呼吸专委会副主委、四川省康复呼吸专委会、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专委会四个专委会副主委;四川省食药监督管理局现场核查专家. 从医34年,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临床第一线工作(住院部及门诊),擅长应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呼吸系统及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慢性病管理、中成药的开发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实践及西医诊治方法地有机结合,有自身独到见解和经验:如重视七情在哮病病因、发病、论治及预防中的重要性;善从风(内风、外风)论治咳嗽;重视“肺鼻同治”在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防治中的重要性;将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络法灵活运用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胃食道反流、间质性肺病防治中;用扶正通络法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病间质性肺病及肺癌;从痰热瘀虚多方面实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当前控制及降低未来风险。目前主管床位20-25张,门诊时间3半天/周,无论是诊治量、收治率、复诊率均居科室之首;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口碑甚好,多年来居我院专科点名会诊之首,并且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及事故。注重与时俱进,积极参加院内外业务学习及各项学术活动,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理论及学术动态,努力走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作为讲者多次参加省内、外学术讲座及交流.   作为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导师,目前承担研究生(博、硕士)、本科生、李斯炽班学生、规培生、进修生及跟师学徒等理论教学任务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共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人,在读硕士7人,在读博士1人。定期组织开展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方式形象生动,重点明确,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优良。 主持或主研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15项(近五年承担厅局级课题共5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近五年1篇);近五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周红,女,1968年2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诊疗二十余年。四川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15年《四川商报》四川名医栏目评为:11为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抗癌名中医。现担任医疗组长,负责所管辖病区的病房管理、业务查房、把关病历质量、负责疑难危重病人救治,参加门诊和病房、会诊、出诊、义诊等工作。在科室承担临床带教工作,现系我院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肿瘤学选论》课程教学,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并为本科实习生、研究生以及进修生进行结合书本知识的生动病床旁讲解、答疑,同时承担我院健康大讲堂讲座。在科研方面,能掌握中医药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近年来,作为负责人负责院校级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一项,厅局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13篇。

 

 

 

陈光宇,男,1959年03月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84年7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被分配到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任职住院医师,先后在急诊科、心血管科工作至现在。现任心血管科主任中医师,七年制硕士生导师,为四川省第四批拔尖中医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遵守院纪院规,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认真负责,合理检查和用药,廉洁行医,无医疗差错和事故;待患者热情、和蔼、耐心,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得到患者一致好评。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工作33年,临床工作能力强,热爱中医事业,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工作中,善于探索和积累,不断做到知识更新,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充分运用中西医理论知识,诊治本专业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熟练掌握了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系统急重症的中西医诊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胸腹穿等各种穿刺操作手法。能突出中医特色。每周上5次门诊,其余时间均在病房工作,带组管床10-30多张,每周查房3次,参与危重病人抢救、二线值班、会诊等工作。年诊治病人2000余人次,院内会诊400余人次,完成医院的住院病历质控2100余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任现职以来承担中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课堂教学年均52学时,运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级医师,并开展临床讲座和教学查房。作为七年制导师,指导研究生4人;李斯炽班1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任现职以来承担科研课题6项,其中,厅级课题负责人2项、主研2项(排名2、排名4);部级课题分课题和分中心课题2项(排名3)。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其中A类期刊4篇。作为编委参与撰写著作2部。

 

 

黄德铨,男,1963年7月出生,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教学情况: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30余年,先后培养了(含在读)硕士研究生50余名,并带教了临床进修学员100多名,其中进修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在教学活动中以中西医并重,擅长通过临床与教学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方式讲授知识及开展临床教学活动,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知名肛肠学科教学与会议讲座。先后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其指导带教的学生曾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科研情况:先后主持和参研了10多项国家级和厅局级课题项目,非常熟悉当前肛肠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并构建科研思路,通过运用现代临床研究手段揭示并解决肛肠学科中的临床治疗难点难题。截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数十篇,在肛肠专业方向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研究思维活跃,实事求是,富有科研创新精神。部分科研项目如下所示:

1.项目名称:基于脑肠轴双向调节假说研究痛泻要方抑木组分白芍防风缓解IBS-D 内脏高敏的机制(81373644),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经费:73万,起止时间:2014.01-2017.12,本人排名:1/9;

2.项目名称:等离子体手术系统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016C075),项目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经费:18万,起止时间:2016.06-2018.05,本人排名::1/7;

3.项目名称:职业因素与痔病的调查研究(2015-502),项目来源:四川省干部保健委员会,项目经费:2万,起止时间:2015.05-2016.04,本人排名:1/9;

4.项目名称:曹吉勋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文献整理与研究(2014D12),项目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经费:3万,起止时间:2014.06-2016.06,本人排名:1/10;

5.项目名称:四川省曹吉勋名中医工作室(黄德铨)(51010104),项目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经费:10万,起止时间:2014.06-2016.06,本人排名:1/10;

6.项目名称:新熊珍制剂与熊珍制剂中猪胆粉与熊胆粉以及龙骨与海螵蛸有效成份比较(12ZA030),项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经费:4.5万,起止时间:2012.01-2014.01,本人排名:1/7;

7.项目名称:肛门慢性湿疹治疗病程研究(2010-22),项目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经费:4.74    万,起止时间:2010.07-2012.06,本人排名:1/7;

8.项目名称:重度脱垂性痔手术治疗优化方案的选择(2010SZ0202),项目来源: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经费:8万,起止时间:2010.07-2012.07,本人排名:1/7;

9.项目名称:熊珍制剂二次开发研究(2011SZ0249),项目来源: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经费:10万,起止时间:2011.07-2013.07,本人排名:1/7;

10.项目名称:分段切除伴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外痔为主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评价(0040205301757),项目来源: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经费:10万,起止时间:2011.03-2013.03,本人排名:2/11。          

 

 

刘世茹,女,出生于1963年9月,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85年07月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从事中医、中西医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多次外出进修和参加国内各种专业培训学习,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及学术思想,担任肛肠科规培秘书及主管进修工作,指导住院规培医师临床教育工作。系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四川省拔尖中医,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中国女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授予“刘世茹名医工作室”。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部省级以及项厅局级课题,在各类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中国肛肠病诊疗集萃》及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内教科书《现代肛肠病学》等编著,作为硕士生导师,招收并悉心指导多名研究生,指导其临床、科研以及为人做事方面,并在肛肠病学教研室承担本科及研究生的肛肠病学教学。在临床方面,熟练诊治肛肠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擅长治疗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高位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以及中医药诊治慢性功能性便秘等肛肠疾患,并擅长微创方式治疗混合痔(如TST、RPH)。

 

 

 

谢文,男,主任医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带头人,1968年5月出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90年07月自成都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附属医院心内科从事中医、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多次外出进修和参加国内各种专业培训学习,1997年在华西ICU进修危重医学6月;2000年在省医导管室进修3个月,学习食道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率先在我院开展,为我省中医院心脏起搏电生理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为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发展做出了贡献;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作为访问学者赴奥地利开普勒大学附院即林茨AKH心脏中心交流,主要研究学习三维指导下冷冻及机器人射频消融房颤,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速、室性心律失常等的射频消融治疗,CRT、ICD等的植入技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适应症和技术及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衰等心脏疾病的诊治和管理,其中多项技术目前居世界先进水平,访问结束时受到当地医院和政府的高度评价,成为两地交流30年唯一受到官方正式道别礼遇的学者。2014年4月取得主任中医师任职资格,2016年7月聘任。目前系我院心血管内科科副主任,兼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实用技术推广专家。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并能够预见和把握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诊治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理论、临床技术理论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医学关于本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常规、标准和与医学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情况,掌握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大量阅读中医药经典著作、专业期刊及英文医学论著、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收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练掌握了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急重症的中西医诊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心包胸腹穿等穿刺操作技术。在中医医疗方面,医术精湛,积累了扎实的中医临床功底,博采众长,继承发展,多次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成功地诊治疑难、危重病症。该同志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能开辟学科、专业新的发展方向,善于提出重大课题和思路;有较强的带教和科研组织能力,能领导本学科专业在其前沿领域保持甚至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善于发现培养使用人才,积极开辟中西医结合“心衰”及心律失常“调律”专业,以此构筑团队、理论体系、治疗规范和科研课题,使专业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次主持、参加一、二、三期临床试验。近年承担科研课题2项,其中厅级课题负责人1项;省部级课题1项(排名2)。近5年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均为A类期刊论文。近年来,心血管内科不断向纵深、亚专业、多学科交叉、循证医学等领域发展,预防和疾病系统化管理越来越引起重视,西医学的发展给学科带来巨大变化,但在毒副反应、医疗负担、远期疗效等还不尽人意,给中医、中西医结合心病科新的发展方向、科研课题提示思路和要求。谢文同志系我院七年制和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指导研究生12人,其中毕业5人。拥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内科学》、《诊断学》四门教学资格,目前承担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科学》、《诊断学》课堂教学工作,在科室运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级医师,年均开展临床讲座、教学查房10余次。同时还积极参加我院“健康大讲堂”等宣传及患者教育等活动。

 

 

谢慧,女,1977.01,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以其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该学科以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师承弟子,全国名中医熊大经传承建设工作室负责人。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科/教研室主任。耳鼻喉科世界中医联合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委员、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在国内率先提出运用小针刀治疗急性前庭性眩晕急性发作,临床效果良好;提出基于理肝和脾法针药综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并形成诊疗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在埋线法治疗鼻病、乳蛾烙治法等中医特色外治手段方面有独到之处,并擅长针药合用提高疗效,其治疗效果明显、病人接收度高等优点因而应用于临床。一直负责所在科室的中医特色诊疗工作,包括传统针灸治疗治疗耳鼻咽喉科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眩晕、嗓音等疾病,发挥传统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疾病的优势。自开始任教开始同时认真及时完成教学工作,并协助组织完成科室教学工作统筹安排。目前培养在读研究生12名,现任中医耳鼻喉科教研室副主任,该同志也是我校五官科青年教学骨干,曾获得我校首届“十佳教学新秀”称号,“成都市一专多能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参与9项科研课题,获得部省级及以上科研获奖4项,主要从事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及其机制研究;同时,该同志也是我校五官科青年教学骨干,曾获得我校首届“十佳教学新秀”称号,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参与3项教改课题,目前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数名。先后出版专著9部,参译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成都市一专多能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

 

 

 

王卫星,男,1958年07月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心脑病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及老年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常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委员。先后承担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进修生、硕士生、博士生《中医急诊学》和《中医急症学选论》《内科学》《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和临床带习指导工作。2000年担任硕士生导师,以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急症”“急症与危重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为研究方向。在教学中善于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例讲解,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先后在急诊科、ICU、心内科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善于探索中医药救治急危重症。曾单独使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成功抢救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国内率先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应用中医药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复杂心律失常,病窦综合症等急危重症,为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做了有益的探索。
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缺血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方案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血脂康胶囊二次开发研究”子课题血脂康胶囊中医临床再评价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冠心病中医病因及症候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病种研究专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多中心、随机、对照中医二级综合预防方案的临床研究》主持了省科技厅的课题《康心平抗心律失常的新药研究》,参加并指导了《清温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卫气营血客观化指标的研究》等课题。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杨昆,女,1970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儿科副主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中医药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主持及主研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20余篇。200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研修。教学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强,独立讲授本专业课程,包括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平均每年参加授课200余学时,专题讲课20余次,带教下级医师或进修医师100余人,作为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17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张冉